发布时间:2020/12/3 来源:潍坊文明网
宋丽红,女,1974年2月生,昌乐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敬老部副部长。
宋丽红是一个热心的人,加入义工组织五年来,她为村里的老人免费理发,从未间断;她坚持每月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是老人们公认的“好闺女”;疫情期间,她不顾被病毒感染的危险,驱车百余公里为留守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她是昌乐县妇联表彰的“好媳妇”,春雨义工昌乐分会、潍坊总会表彰的“优秀义工”和“潍坊市志愿服务之星”,2020年10月,被评为第八届“潍坊市十大孝星”。
做义工做成“好媳妇”
对于义工,宋丽红一直敬佩不已。在2015年的一次手机搜索附近的人,她搜索到了昌乐春雨义工的发起人之一王爱芹。在王爱芹的引领下,她义无反顾地加入春雨义工,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2015年10月,春雨义工在昌乐县养老中心挂牌成立“春雨暖夕阳”关爱站,每周一次为养老中心老人们包包子、每月一次为老人们理发,就成了宋丽红的必修课。
宋丽红第一次来养老中心为老人理发的时候,她就想,自己老家的一个远房爷爷,每次理发都得花五块钱,于是在给养老中心老人理发结束后,她赶回老家,在村里的大街上,第一次为村里的老人们免费理发,这之后她每次回老家都会带着理发工具。在第一次给孤寡老人理发时,宋丽红还想到了自己的婆婆。婆婆仍然在农村,结婚后由于一些家庭原因,她和婆婆关系搞得不好,平时也不常回去探望。参加义工活动后,宋丽红不由反思自己、心生内疚,于是在城里买了房子装修好把老人接来城里生活,也方便自己照顾公公婆婆。平时给老人买衣服买食物,老人生病住院,她更是精心伺候。2016年,宋丽红被县妇联评为“好媳妇”。
养老中心的“母女情”
在养老中心做义工时间久了,宋丽红认识了张大娘,一位无儿无女在养老中心孤独度日的老人。得知张大娘情况的她对老人格外照顾。
每当看到宋丽红,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总是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失去母亲的宋丽红也从老人这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老人总掰着指头数算宋丽红来养老中心的日子,老人期盼的眼神更让她揪心,宋丽红不时给老人买衣服鞋帽,她们就这样如同亲生母女相互牵挂
2016年的一个冬天,到了去养老中心为老人们服务的日子。宋丽红提前一天准备好了馅子和面,起了大早把包子蒸熟。为了张大娘能在早餐时间吃到热乎乎的包子,她自己草草吃两口就往养老中心赶,寒冬腊月,她把包子揣在怀里,到养老中心的时候,包子还是热乎乎的。老人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多少年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宋丽红这样把自己放在心上……
带着父亲做义工
2018年,宋丽红的父亲患了小脑萎缩,生活逐渐失去自理能力。家里儿孙成群,老人认死理,只愿意跟着心爱的小女儿宋丽红,她于是经常把老人接来家里精心照顾。
又是一次去养老中心为老人服务的时候,宋丽红提前准备好了食物,像哄小孩一样,把老人哄在家里。看到女儿准备出门,老人满脸不高兴。宋丽红心里犹豫了,但是想到养老中心那期盼自己的老人们,她只能狠心把老父亲交给老公照顾,自己转身出了门。
就在宋丽红准备上车时,老人跌跌撞撞地跟出门,就像跟脚的小孩子一般,吵吵嚷嚷哭丧着脸。宋丽红心中不忍,就给父亲带上一个马扎,一起到敬老院参加活动。宋丽红给老人理发时,她的父亲就坐在身边静静地看着。于是,宋丽红带着父亲做义工又成了养老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
做公益会让人“上瘾”
在宋丽红看来,义工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不仅自己一个人做义工,还带动了周围的人,儿子、姐姐、邻居、朋友陆续加入了敬老行列。因为表现优秀,2017年12月,宋丽红成功竞聘为昌乐春雨义工敬老部副部长。儿子母校昌乐一中的同学和家长们听说要去敬老院,都主动联系她,昌乐二中国际部的学生们也会踊跃参加。不少孩子的家长给宋丽红打电话时总是说,孩子自从跟着你去了敬老院,懂得在家照顾老人了。宋丽红感觉特别有意义。
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养老中心的敬老活动临时停止。想到青州高山上的留守老人,宋丽红和会长王爱芹一起开车一百多公里为山上的留守老人送去了生活物资,让老人们安心居家隔离。疫情期间,她报名参加了潍坊线上志愿者,并积极参加潍坊市妇联组织的抗击疫情无偿献血活动和春雨义工的线上助学活动。
从看别人“做义工”的普通市民,到自己“做义工”的参与者,再到引领别人“做义工”的倡导者,宋丽红觉得收获最多的还是自己,“做公益有种魔力,会让人‘上瘾’,每个月都得来陪老人聊聊天,不然总觉得少做了些事情,干啥都难受。我想再做义工三十年,用余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孝老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