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全覆盖,文明实践队伍达到65支,文明实践志愿者超过1000人,全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文明新风滋养乡情;乡村文化队伍文艺骨干1000余人,广场舞、秧歌队等业余文艺团队总数超过100支,每年文化下乡演出100余场次,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活动浸润乡土;“美丽庭院”建设不断深化,道德模范评选持续提标扩面,一幅幅承载家风村风的多彩画卷在营丘镇徐徐展开……
构建全域文明“实践网”
记者在营丘镇马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到,这里功能区齐全、设置合理,宣讲室、农家书屋、文艺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功能配套设施齐全,让村民高兴的是活动也多了。
“只要有时间就到这里来跳舞,自从有了活动场所,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本村文艺爱好者李学兰,平时喜欢跳舞、表演,自从实践站里有了场地,闲暇时很多村民就跟着她一起来活动。她说,能够在实践站经常与大家一起参加文化活动,感觉越活越年轻。
营丘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盘活各类资源,推进镇、村两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打造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65个,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学习模范、群众文化、邻里相助等服务项目。
在建设达标的同时,营丘镇还注重管理服务的提升,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镇级文明实践所搭建了志愿服务“云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审批、发布、评价等功能,全面优化了志愿服务流程。
打通文明实践“供需链”
“天气转暖了,这个月我们计划在村里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化苗木将村庄好好妆扮一番,有了志愿者的加入,让我们省了不少事,绿化效果也有了保障”,在谈到村里即将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古城村支部书记马焕来这样告诉记者。
营丘镇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大力弘扬新时代新风尚。先后组建了65支志愿服务队,在册志愿者达到1000余人,今年已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月、“绿满乡村”植树绿化、环境卫生清理、文明礼仪主题宣讲、常用法律法规宣讲进农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00多次,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接受学习教育。
为充实宣讲人才库,营丘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内容,先后吸收来自各个行业的优秀宣讲志愿者100多人,推出实践站所集中讲、田间地头通俗讲、文艺展演生动讲等系列宣讲活动50余场次,将文明实践知识展现在“眼前”、传播到“耳边”。
营丘镇还持续开展文明实践进基层、文化进万家、百姓大舞台等实践活动,去年已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文艺演出、文艺宣讲、公益电影放映200余场次,通过参与式、浸入式、表演式等接地气的形式,让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得实惠、受教育。
探索建立“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只有紧扣中心才能找准方向,只有接地气才有生命力。今年,营丘镇将文明实践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相结合,探索建立“文明实践+”模式。
“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营丘镇文明实践以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充分调动了全镇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其中。全镇600余名志愿者全部下沉到村,全力奋战在整治一线,齐心协力,一同为乡村振兴绘制了生态底色。
“文明实践+”科技科普。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营丘镇通过文明实践站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开展农业技能宣讲培训。2022年,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宣讲文明实践活动10余场次,围绕惠农政策、大棚管理、蔬菜种植等重点内容,为群众送去农业技能“大餐”。
“文明实践+”典型示范引领。营丘镇各文明实践站还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充分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实现“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文明效应。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启迪和心灵升华,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情感共鸣和道德共识。
记者:张田、宋晓讷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